
-
重慶12萬公裏路托起鄉村致富的希望
4年時間,投入400億元,新建4.2萬公裏鄉村公路,鄉村公路總裏程達到12.3萬公裏……[詳細]
-
一條鄉村旅遊致富路是怎樣鋪就的?
“阿加農場、嘎尼莊園、瑞士風情街”,在地處烏蒙山區的貴州省六盤水市,一些原生態的鄉村旅遊景點有著很“洋氣”的名字。當地通過建設鄉村公路,把鄉村旅遊産品向全國推介,隨著遊客的增多,越來越具備時尚元素。[詳細]
-
江西:1.2萬公裏農村公路改造助力鄉村振興
江西將在2020年底完成1.2萬公裏農村公路改造建設任務。預計到2018年底,江西全省25戶以上自然村將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。[詳細]
-
海南提前完成今年1000公裏農村公路建設
為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,打贏“十三五”期間交通扶貧攻堅戰,海南今年計劃投資6.5億元,建設675個項目共計1000公裏農村公路。記者從海南省交通運輸廳獲悉,截至上月底,1000公裏農村公路已提前建設完成,受益自然村達1105個。[詳細]
-
寧夏:擅自對農村公路進行施工將最高罰款5萬元
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日前審議通過《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村公路條例》。條例規定,擅自對農村公路進行施工將最高罰款5萬元。[詳細]

-
新村·新業·新貌——西藏五個首批脫貧縣區印象
2017年11月1日,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的成績單上新添濃墨重彩的一筆:拉薩市城關區、日喀則市亞東縣、山南市乃東區、林芝市巴宜區和昌都市卡若區正式宣布脫貧。[詳細]
-
為青年打好中國底色 逐夢新時代——上海大學思政課為什麼“紅”
“思政課居然可以這麼上!”近日,上海大學一堂“時代音畫”通識課上,該校社會學院和音樂學院教授聯袂,用音樂旋律和歷史回顧,聲情並茂地講授了“國歌如何一路走來”。[詳細]
-
破舊障 踐新路——浙江全面推進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觀察
浙江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緊鑼密鼓、動作頻頻。破與立之間,這項改革也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供了又一個“浙江實踐”。[詳細]
-
“心裏更有底了,以後就是加油幹!”——基層幹部群眾談土地承包到期再延三十年
土地承包到期再延三十年的政策不僅對種植戶有意義,對養殖大戶也很重要。[詳細]
-
南京仙林街道: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 培植黨和人民事業常青樹
仙林街道黨工委以黨建為統領,採用網格化管理,將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融入社區工作,吸引帶動了社區居民、轄區企業、學校、社會組織積極響應。[詳細]
-
走向共同富裕——新時代起點上的鄧小平故裏
在沿渠江分布的自然臺地上,從低到高依次坐落著廣安的古城、舊城和新城,映射出廣安大踏步邁入新時代的身姿。[詳細]
-
美好生活,即將在希望的田野上綻放——內蒙古奈曼旗闖出農村綠色發展之路
明年開春,這些昔日的荒溝坡地將種上耐旱保水的扁杏林,既恢復保護生態的綠水青山,又創造農民增收的“金山銀山”,綠色、富裕的美好生活,即將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綻放。[詳細]
-
凝民心 擴共識 聚合力——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“基層調研行”綜述
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以來,全國各地、各部門、各行業幹部群眾結合自身實際,積極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,認識不斷深化,共識不斷擴大,思想不斷統一。[詳細]
-
武漢推重大改革 全面停止"九橋一隧一路"ETC收費
武漢全面停止“九橋一隧一路”ETC收費,有效降低群眾出行成本和企業物流成本,武漢三鎮暢通無阻。為了讓每一位武漢人聽見這座城市幸福的回響,山水形勝的武漢,大力實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,致力于打造世界有影響力的亮點城市。[詳細]
-
沈鼓集團:創新路上,擦亮“中國智造”的名片
每次套上熟悉的藍色工服的時候,基層黨代表姜妍都覺得任務更重了,幹勁兒更足了。[詳細]
-
河北:直面“痛點” 打好營商環境“攻堅戰”
作為去産能任務最為艱巨的省份,河北如何在去“舊”育“新”的過程中避免“青黃不接”?在轉型升級的關鍵當口“爬坡過坎”?[詳細]
-
“黨建+”為老百姓加出了什麼
孟克巴雅爾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鎮牧民、黨員中心戶。該旗將黨建工作與互聯網相結合,實施網格化為基礎的智慧黨建工程。[詳細]
-
大潮澎湃帆飛揚——走進京津冀協同創新“新地標”
初冬的渤海灣,風勁大潮涌。面朝大海的天津北塘古鎮,正在見證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澎湃激蕩。[詳細]
-
結合實際、注重實效、凸顯特色——十九大精神在海南三沙深入人心
三沙,是我國最南端的“海上城市”。黨的十九大閉幕後,三沙市黨政軍各界積極開展十九大精神“進島礁、進船舶、進軍營、進機關、進企業、進學校、進網絡”活動,推動十九大精神在這片藍色國土上深入人心。[詳細]
-
有人氣 接地氣 沾土氣 鼓士氣——遼寧錦州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見聞
初冬時的義縣山村,氣溫已逼近零下10攝氏度。但當聽説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要來村裏宣講十九大精神,遼寧省錦州市大榆樹堡鎮舊站村的村民們,迎著凜冽的寒風早早站在村口等著老兵們到來。[詳細]
-
張家界:村裏來了精準扶貧藝術劇團
”觀眾席上,馬兒山村村民周玉君大姐告訴記者,國家扶貧政策好,只要肯幹,致富很容易,但懶漢真不少。[詳細]
-
從“點名課”到“網紅課”——上海高校思政教育“磨亮”青年底色
“一座難求”“選課秒殺”——這是正經歷蛻變的上海高校思政課受歡迎的真實寫照。[詳細]
-
大國創新路 浦江謀新策——定位世界科創版圖的上海坐標
這是屬于上海科技的高光時刻:第一架國産大飛機,第一臺出口歐美的大型醫療設備,第一款用于智能手機的人工智能芯片。[詳細]
-
以“新”換“心”開創便民窗口新服務
隨著我國簡政放權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,政府“門庭”越來越好進,為民服務也越來越優化。近日,記者走進江西南昌的辦事窗口,看新時代下基層機關在開創便民服務上的新作為、新管理、新局面。[詳細]
-
新華時評:對照新標桿 奮進新時代
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程中,上海全市上下正掀起一場“找差距”的熱潮,對標新時代新要求,力爭以更大的擔當和作為,努力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、創新發展先行者。[詳細]
